健康科普:高血壓一定要吃藥嗎?
發(fā)布時間:2021-06-22
瀏覽次數(shù):712

現(xiàn)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得高血壓的人越來越多。如果對這一群體接觸較多的話,大家一定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那就是有的高血壓患者需要吃藥,而有的高血壓患者則不需要吃藥。

大家好不好奇這是為什么呢?

可能有人會說當然是嚴重的高血壓患者需要吃藥,不嚴重的沒必要吃了。這句話當然沒錯,但是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高血壓算是比較嚴重的嗎?

想要一一解惑上面的問題,我們先來簡單科普一下血壓到達多少才算稱得上是高血壓。翻開任何一本教科書,里面對高血壓的定義都是一樣的: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診室血壓,收縮壓(SBP)≥140mmHg和(或)舒張壓(DBP)≥90mmHg。

根據(jù)血壓升高水平,高血壓又進一步分為1級高血壓:SBP140-159mmHg和(或)DBP 90-99mmHg;2級高血壓:SBP 160-179mmHg和(或)100-109mmHg;3級高血壓:SBP≥180mmHg和(或)DBP≥110mmHg。其中1級屬于輕度,2級屬于中度,3級則屬于重度。

不是所有的高血壓都有臨床癥狀,高血壓初期其實是較少出現(xiàn)癥狀的,約有半數(shù)的患者是在體檢或其他疾病就診測量血壓后,才偶然發(fā)現(xiàn)血壓升高的。常見癥狀有頭痛、頭暈、心悸。

高血壓之所以嚴重是因為它往往合并有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傷和臨床疾病。比如血壓升高會加重心臟負擔,繼而出現(xiàn)心臟擴大、心律失常和反復心力衰竭發(fā)作。再比如,高血壓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會引起冠心病、腦血栓的形成等等。

這些并發(fā)癥一旦出現(xiàn),則會危及我們的健康,所以有效控制高血壓確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這并不是說一定要靠吃藥才可以。是否選擇吃藥,是取決于心血管風險評估水平的。

我們來看看到底達到什么樣的水平,高血壓患者才有必要吃藥。

首先,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血壓仍然超過140/90mmHg和(或)目標水平的患者才應該開始藥物治療。而對于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則應及時開始降壓藥物治療。這里規(guī)定的高危是指3級高血壓患者或1/2級高血壓患者≥3個危險因素(吸煙、飲酒等等)或靶器官損傷,很高危則是指1/2級高血壓患者有臨床并發(fā)癥或合并糖尿病,或3級高血壓患者≥1個危險因素。

對于中危的患者,應觀察數(shù)周,評估靶器官損害情況,改善生活方式,如果血壓仍沒有達到目標血壓,則應該開始吃藥。這里說的中危是指2級高血壓患者或1/2級高血壓患者伴有1-2個其他危險因素。

而對于低危的患者(1級高血壓患者),可以先進行1-3個月的觀察,評估靶器官損害情況,建議改善生活方式,如果血壓仍然不達標再開始吃藥。

所以,并非所有的高血壓患者一開始都必須是吃藥的。那些曾經(jīng)因為自己血壓升高而猶豫要不要吃藥的人不妨先去醫(yī)院做個檢查,讓醫(yī)生評估一下自己到底屬于哪種情況,然后聽取醫(yī)生的建議決定是否吃藥,而不要自己測量血壓升高了就開始吃藥,畢竟是藥三分毒,沒必要吃的時候還是盡量別吃。

參考文獻:

杜小莉,王秋梅等,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第八版,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21年,P240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