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科普:人與自然——畫說冠狀病毒小史
來源:科普時報
發(fā)布時間:2020-04-04
瀏覽次數(shù):1719
病毒科普:人與自然——畫說冠狀病毒小史
□ 宋 剛
?
?
?
?
?
????開欄的話
????今天,一個新的專欄“健康播宋”在《科普時報》誕生了!本專欄由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yī)師宋剛撰寫,從一名外科醫(yī)生的角度,將實用、鮮活又充滿醫(yī)學人文關懷的健康科普知識播送給大家。
????健康關系到每一個人,但是健康知識又極其廣泛,一個小小的專欄做不到面面俱到,解決不了全部健康問題。健康傳播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播健康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播健康理念以及科學精神。
????專欄主筆宋剛從事泌尿外科近20年,有多部學術專著和醫(yī)學科普作品出版。本專欄沿用主筆在“北大專家畫說泌尿疾病”醫(yī)學科普叢書中的“科學美文+醫(yī)學科普漫畫”深度融合的創(chuàng)作模式,向大家講述健康知識,傳播健康思想,樹立科學的健康理念,希望能從一個側(cè)面促進公眾健康素養(yǎng)和科學素質(zhì)的提高。
????在介于人類肉眼可見的塵埃顆粒和肉眼不可見的分子之間,有一類微小生物,例如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病毒等,它們屬于微生物大家族。它們無處不在,棲身于萬物之中。新型冠狀病毒就屬于病毒家族。
????冠狀病毒名字的來源
????冠狀病毒是病毒中的一類,因其表面有“皇冠”樣的突起而得名。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共有7種(感染其他生物的還有很多種):其中4種(229E、NL63、OC43、HKU1)比較默默無聞;SARS冠狀病毒因為引發(fā)了2003年的“非典”(特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即SARS)而盡人皆知;MERS冠狀病毒在2012年引發(fā)了“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2020?年初引發(fā)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中文名稱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稱為“COVID-19”。這7種冠狀病毒,在生物分類上屬于套式病毒目,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一句話,它們是真正的“親兄弟”。
????冠狀病毒的“性別”“身高”
????病毒(包括冠狀病毒)沒有“性別”之分。病毒自身不能繁殖,但只要“鉆”進其他生物體(如人體)的細胞,就能輕松地大量繁殖后代。
????在微生物中,真菌“身高”最高,細菌第二,衣原體、支原體“中等身材”,病毒則“奇矮無比”。病毒是如此渺?。喝绻麑⒉《竞腿祟惾庋劭梢姷膲m埃顆粒并排放在一起,把病毒比作籃球的話,那么塵埃顆粒就像一座幾百米高的摩天大樓。
????冠狀病毒的構(gòu)造
????病毒結(jié)構(gòu)相對簡單,內(nèi)部含有DNA(脫氧核糖核酸)鏈或RNA(核糖核酸)鏈,外披一件蛋白質(zhì)外殼。含有DNA的,叫作DNA病毒;含有RNA的,叫作RNA病毒。DNA、RNA都是遺傳物質(zhì),攜帶遺傳密碼。DNA與RNA不同之處在于DNA遺傳相對穩(wěn)定,DNA病毒不容易變異;RNA容易發(fā)生重組,所以RNA病毒較易變異。冠狀病毒是RNA病毒,里面含有的RNA在特定條件下會發(fā)生重組。
????冠狀病毒的家
????病毒四海為家,只不過因為結(jié)構(gòu)簡單,更喜歡在動植物等其他生物身上停留。病毒很少單獨在空氣中游走,因為在潔凈的空氣中不利于它傳播。但若是有人打個噴嚏,它們倒是很樂意隨著飛沫“騰云駕霧”,滿世界“溜達”。當年“非典”肆虐人間,就是冠狀病毒“七兄弟”中的SARS冠狀病毒隨呼吸道飛沫傳播的結(jié)果。那時的人們害怕得不敢外出,擔心室外空氣中也有高濃度的SARS冠狀病毒。其實近距離通過呼吸道飛沫才是傳播的主要途徑(醫(yī)院里給患者氣管插管時產(chǎn)生的氣溶膠傳播在大眾生活中并不常見)。所以預防的關鍵在于佩戴口罩,在室內(nèi)環(huán)境下外科口罩就可以抵擋大部分飛沫,人流量少的室外開闊空間的空氣中病毒是很難傳播的。只有醫(yī)務人員在特殊的地點才需要佩戴更為密閉的KN95專業(yè)口罩,以及護目鏡、防護服等。不止于飛沫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就被發(fā)現(xiàn)了密切接觸傳播的證據(jù),因此,除了護好口鼻,還要勤洗手、多消毒。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科學防控】,學習疫情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科普小達人】,報名參賽贏取萬元大獎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