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丨天氣變化如何成為流感傳播的“推手”
作者:趙寧
發(fā)布時間:2025-02-07
瀏覽次數(shù):861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2月6日至8日,新一股強冷空氣自北向南影響我國中東部,帶來大風降溫天氣,中央氣象臺繼續(xù)發(fā)布寒潮藍色預警和大風黃色預警。

當前正值節(jié)后復工復產(chǎn),多地流感高發(fā),公眾應注意哪些氣象條件變化帶來的健康風險?有哪些防范要點?記者采訪了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名醫(yī)堂(國際醫(yī)療部)主任醫(yī)師張永生、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首席專家柳艷香。

氣象條件與流感傳播密切相關

張永生介紹,流感全稱為“流行性感冒”,與普通感冒在癥狀上有所不同。普通感冒是指上呼吸道感染,伴隨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等癥狀,通常3天至5天即可痊愈;流感除了普通感冒的癥狀外,更多伴隨全身性癥狀,如頭痛、高燒、肌肉酸痛、乏力、關節(jié)痛等,持續(xù)時間稍長,通常3天至7天痊愈。另外,流感可能引發(fā)的并發(fā)癥較多,例如肺炎、心肌炎、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腦膜炎等。

“流感的傳播與季節(jié)變化、天氣有關。”張永生說,流感通常發(fā)生在11月至次年3月之間,在冬春季低溫低濕的環(huán)境下,流感病毒在空氣中存活的時間更長,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下傳播更高效。在不同地區(qū),流感病毒的傳播力也不同,例如在南方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下,病毒的傳播速度會相對較慢,北方?jīng)]有雨雪天氣過程時,在干燥寒冷的環(huán)境下,病毒傳播力較強。

“冷空氣帶來的大風降溫天氣也將影響人體健康?!绷G香介紹,人體在大氣環(huán)境中受到各種氣象要素相互作用的綜合影響,會有一定的滯后效應。例如,由于冷空氣活躍、氣溫變化幅度大,人體的新陳代謝無法快速適應氣溫驟降帶來的變化,導致免疫力降低,更易感染流感。

流感氣象風險可預測 如有不適積極就醫(yī)

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加,也會加劇流感的氣象風險。柳艷香說,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健康風險。2024年9月,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聯(lián)合12個部委印發(fā)《國家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方案(2024—2030年)》,提升氣候變化健康適應水平。

中國氣象局在2024年推出全國流感氣象風險預報,該預報產(chǎn)品基于流感疾病與氣象條件的暴露反應關系,通過機器學習方法定量選取預報因子,構建流感氣象風險預報模型,分析不同的氣溫、濕度、風速以及太陽輻射對人體產(chǎn)生的影響,結合人們對長期居住地的氣候適應性、天氣變化的短期影響(低溫寒潮)以及流感的滯后效應等因素,對流感發(fā)病進行氣象風險預報。

“流感氣象風險預報劃分為低、較低、中等、較高、高5個等級,針對不同風險等級會提示相應的防范措施和建議,以降低流感發(fā)生風險?!绷G香說。

除了預防流感氣象風險以外,個人防護也十分重要。張永生說,流感病毒極易發(fā)生突變,可以逃過人體免疫體系的識別,從而導致人體易感染甚至反復感染,老年人、兒童、孕婦等免疫力較弱人群更易感染。服用激素、免疫制劑等藥物,接受器官移植、存在慢阻肺等疾病、患有哮喘等基礎肺氣疾病的人群更要加強注意,感染流感病毒后會導致病情加重,應及時就醫(yī)。

張永生建議公眾保持良好衛(wèi)生習慣,咳嗽打噴嚏捂住口鼻,勤洗手、勤通風,避免長時間關閉門窗,同時加強自身免疫力,適時起居、適當運動、健康飲食、避免熬夜,保持心態(tài)舒暢,避免過度緊張和焦慮。遇大風降溫天氣時,公眾應增添衣物,減少冷空氣刺激,老年人、孕婦、兒童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慢性基礎病的人群,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