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搜狐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熊
熊這類動物一向是以力量著稱,很難將它與“敏捷”和“速度”這樣的字眼聯(lián)系起來,但凡事都有例外,熊科動物之中也是有短跑健將存在的。而且這種熊還是熊科之中體型比較大的一種,主要生活在我國的青藏高原之上,它就是西藏棕熊,也叫馬熊或藍熊。
圖片來源:新浪網(wǎng)
先來了解一下熊的奔跑速度
棕熊:56千米每小時
眼鏡熊:48千米每小時
北美黑熊:48千米每小時
馬來熊:48千米每小時
北極熊:40千米每小時
亞洲黑熊:40千米每小時
大熊貓:32千米每小時
懶熊:32千米每小時
人的奔跑速度是多少呢?
牙買加著名短跑運動員烏塞恩·博爾特是世界上已知跑得最快的人類,他在2009年德國柏林舉行的一場比賽中,打破了世界紀錄,他的奔跑速度達到了44.7千米每小時,比普通人的平均沖刺速度快了16千米每小時。以博爾特創(chuàng)造的最高速度,他也許能跑贏一只笨重的北極熊、一只亞洲黑熊或一只大熊貓。但博爾特的極速沖刺的線條圖表明,他和任何人一樣,只能維持1到2秒的最高速度。
所以一般人不要妄想跑過一頭熊。但好消息是,熊和大多數(shù)野生動物一樣,它們會選擇避開人類,而不是追逐人類。熊如果攻擊人,通常是為了保護它們的食物、幼崽和空間。萬一遇到了怎么辦?文末告訴你。
棕熊家族中最美麗的存在
圖片來源:參考網(wǎng)西藏棕熊是世界上最稀有的棕熊之一,體長為180~210厘米,肩寬約100厘米,體重可達400干克以上。即便如此,這種體形在棕熊當中也算是較小的,但性情兇猛,力氣特別大。西藏棕熊天生具有一副黃金色的面容,不過耳朵與粗壯的四肢是黑褐色的,而背部的毛色是由深褐色與黃褐色混雜而成的,頭發(fā)的顏色會隨著年齡而變化。老熊的主體顏色是銀灰色,幼熊是棕色,恰當?shù)呐渖黾恿俗匦塥毺氐镊攘Α3梭w色,西藏棕熊的體態(tài)在棕熊家族當中也是最特別的。它們的西藏棕熊的毛發(fā)特別長,這是為了抵御嚴酷的氣候。不過,相較之下,它們最特別的地方在于上臼齒顯著大于其他的棕熊亞種。
西藏棕熊直起身的樣子很像傳說中的“雪人”,它們的后腳掌與人的腳掌形狀非常相似,所以留下的腳印往往被探險者誤以為是“雪人”的。
狂吃是為了很好的冬眠
圖片來源:新浪網(wǎng)
秋天,是西藏棕熊一年當中最關(guān)鍵的備戰(zhàn)時刻,因為它們要為入冬做準備了。這時,可口的果實都已熟透,為過冬而奔波的小動物們也都吃得胖乎乎的。面對這些可口的“美食”,西藏棕熊要從早到晚瘋狂進食,目的就是要多多儲存脂肪,使自己變得更胖,準備迎接冬眠。
11月,高海拔山區(qū)被一層白霜覆蓋,這時的寒風極其凜冽,西藏棕熊要頂著風雪盡快尋找僻靜的山坡或向陽的山崖筑洞冬眠。洞穴內(nèi)一般只有一頭棕熊居住,它通常不與同類共享巢穴,而未能獨立的熊寶寶則要與熊媽媽住在一起。西藏棕熊非常聰明,在進入洞穴之前,他們會撤退到洞穴里,擦去洞穴外留下的腳印,以便更好地隱藏自己。在冬眠期間,它的心跳將停止,解毒系統(tǒng)也將停止運作,只是為了減少熱量和鈣的損失,并防止體溫過低和骨質(zhì)疏松癥。如果有大的動靜聲,它們隨時能從睡眠中醒來,被驚醒后的棕熊一般就不再冬眠了,隨即跑出洞外,瘋狂尋找食物來吃。
捍衛(wèi)草原生態(tài)的益獸
圖片來源:中新網(wǎng)
西藏棕熊生活在高海拔的山林中,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乃至甘肅等地,西藏棕熊是高原上的“孤獨者”,它們總是獨自走在廣闊的高原上,一般生活在遠離城鎮(zhèn)村莊的無人區(qū)域,特別是可可西里無人區(qū),西藏棕熊在這里能得到很好的庇護以及充足的生存資源。
西藏棕熊對人類來說是維持草原生境內(nèi)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益獸。一頭成年西藏棕熊每天要吃掉11~16只鼠類,以此來估算的話,一年能吃掉2400~3500只草原鼠類。除了吃草原上的老鼠,它還以腐肉為食,不僅保護了草場,也嚴格控制著草原地區(qū)家畜瘟疫的蔓延。
春季如何應對“熊出沒”
圖片來源:新浪網(wǎng)
三江源、祁連山、可可西里一帶是棕熊棲息的主要區(qū)域。牧民放牧轉(zhuǎn)場時,居所內(nèi)不存放易被棕熊尋找、破屋食用的酥油、面粉、清油、方便面、飲料、蜂蜜等食物;有能力的鄉(xiāng)村實行垃圾集中處理,防止隨意丟棄生活垃圾,以免成為棕熊的食物誘餌;有條件的鄉(xiāng)村可成立群眾聯(lián)防隊,承擔巡護巡防、互通信息、相互預警、聯(lián)合防范等職能;避免單人出行放牧、挖蟲草等活動。
突遇棕熊時要冷靜處理,不要大喊大叫和盲目逃竄,可面向棕熊緩慢向后退,避免過激行為招致棕熊的襲擊和傷害;在棕熊頻繁出沒的地方設(shè)立醒目的警示標牌,提醒人員注意防范。
END
來源:綜合 監(jiān)制:馬蓮 編輯:吳楠 康洪業(yè)
本文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部分圖片作者地址不詳。
關(guān)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guān)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