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地球孕育生命的搖籃,在史前的海洋中曾經(jīng)生活著數(shù)不清的海洋生物,其中不乏令人聞風喪膽的海怪。盡管海怪在其生存的環(huán)境中是無敵的,但是它們卻敵不過氣候的變化,尤其是當重大災(zāi)難降臨的時候,它們也難逃滅絕的命運。讓我們重回那些已經(jīng)滅絕的海怪曾經(jīng)生存的海洋世界,探尋環(huán)境和氣候的變化是如何終結(jié)那些超級海洋霸主的統(tǒng)治地位的。
逃不過大滅絕的鄧氏魚
古生代的泥盆紀時期,植物和動物都完成了登陸的偉大壯舉,但最精彩的世界依然在海洋之中。也正是在泥盆紀,魚類家族里誕生了第一個海怪級的掠食者,它就是鄧氏魚。
鄧氏魚復原圖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
鄧氏魚的體長可達8.8米,體重4噸。與今天的魚類不同,鄧氏魚屬于原始的盾皮魚類,它的腦袋和脖子上覆蓋著厚重堅硬的骨質(zhì)盔甲。鄧氏魚的長相兇神惡煞,特別是它巨大的牙齒,就像是超大的刀片露在外面。其實鄧氏魚是不長牙的,我們看到的是其上頜骨與下頜骨鋒利的邊緣罷了。鄧氏魚的身體粗壯又結(jié)實,再加上骨質(zhì)盔甲和刀刃一般的“牙齒”,讓它成為泥盆紀海洋中的頂級殺手。
統(tǒng)治泥盆紀海洋的鄧氏魚
鄧氏魚出現(xiàn)于距今3.82億年前,當它們成為海洋霸主1000萬年之后就遭遇了泥盆紀末期的大滅絕。與地球歷史上其他幾次大滅絕不同,泥盆紀末期的滅絕事件持續(xù)了近1500萬年,氣候先是變得炎熱,海洋也隨之“沸騰”,之后又迅速變冷,將生命逼入絕境,最終導致75%的物種消失。作為泥盆紀最大的食肉動物,天不怕地不怕的鄧氏魚也在大滅絕的持續(xù)打擊之下消失了。
喪失家園的恐鱷
中生代的白堊紀時期,由于當時全球氣溫持續(xù)走高,海平面也跟著不斷上升,甚至比今天的海平面高出100米。洶涌的海水淹沒了大片陸地,形成了富饒的淺海,其中就包括了將北美洲一分為二的西部內(nèi)陸海道。
攻擊恐龍的恐鱷
就在西部內(nèi)陸海道兩側(cè)的沿岸地區(qū),盤踞著一種兇猛的史前巨鱷,它就是恐鱷??主{平均體長可達8米,最大的恐鱷更是能長達10米以上。像今天的鱷類一樣,恐鱷也善于潛伏在河流湖泊之中,突襲那些來喝水的動物,其中就包括了體型龐大的恐龍。恐鱷不僅稱霸淡水,還進入海洋與滄龍硬扛,爭奪海洋頂級掠食者的寶座。
恐鱷之所以能夠稱霸海陸靠的不僅僅是自身過硬的身體條件,更重要的是西部內(nèi)里海道的出現(xiàn)為它們提供了完美的生存環(huán)境??主{出現(xiàn)于距今8200萬年前,當時西部內(nèi)陸海道也剛剛形成不久。到了距今7300萬年前,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恐鱷全部消失了,難道是有更強大的競爭對手出現(xiàn)了?事實并非如此。白堊紀末期,北美洲拉拉米造山運動造成陸地的緩慢抬升,進而導致了西部內(nèi)陸海道逐步消退,這個過程恰恰與恐鱷的衰落直到消失同步,所以導致恐鱷滅絕的真兇并不是天敵的出現(xiàn),而是棲息地的喪失??梢哉f,恐鱷的成功靠的是西部內(nèi)陸海道的形成,它們的衰亡也是因為西部內(nèi)陸海道的消失。
不敵嚴寒的巨齒鯊
新生代的新近紀時期,全球氣候比今天要溫暖濕潤得多。距今2300萬年前,中新世開始,與中新世相伴出現(xiàn)了已知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海洋掠食者——巨齒鯊。
巨齒鯊的名字正是來自其巨大的牙齒,最大的巨齒鯊牙齒側(cè)長可達18厘米,而大白鯊牙齒側(cè)長很難超過6厘米。更大的牙齒代表了更大的體型,巨齒鯊的體長估計可達18米,體重接近50噸,這也讓它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魚類,遠大于今天海洋中的鯨鯊。
巨齒鯊不僅身軀龐大,一張血盆大口更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當它張開寬和高達到兩米的大嘴時,甚至能夠?qū)⒁惠v轎車開進去。巨齒鯊的巨嘴是用來捕獵的,它們的主要獵物就是體長在10米左右的須鯨。當巨齒鯊攻擊鯨類的時候,巨大的咬合力甚至能夠咬斷骨頭,古生物學家就在古鯨的化石上發(fā)現(xiàn)過巨齒鯊牙齒留下的咬痕。
正在捕食鯨魚的巨齒鯊
如此強大的巨齒鯊就是海洋中的超級殺手。從發(fā)現(xiàn)的化石看,巨齒鯊在全世界均有分布,限制它們開疆擴土的唯一因素就是溫度。巨齒鯊與其他鯊魚一樣,是冷血動物,當然也就怕冷,所以只能在熱帶和溫帶海域生存。上新世開始之后,氣候開始變得寒冷,這對于巨齒鯊絕對是一個壞消息。隨著兩極冰蓋的擴大,海平面開始下降,洋流的改變對于熱帶和溫帶的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了沖擊,許多鯨類滅絕,巨齒鯊也失去了主要的食物來源。另一方面,作為幼年巨齒鯊棲息地的海灣和淺海變成了陸地,巨齒鯊失去了“育嬰室”。食物短缺、幼鯊棲息地喪失,再加上新出現(xiàn)的齒鯨類的強勢競爭,最終導致了巨齒鯊的滅絕。很難想象,所向披靡的巨齒鯊竟然敗在看不見摸不到的溫度下降上。
這些龐大又兇猛的海怪因為氣候巨變而消亡,現(xiàn)如今,氣候也正在影響著“海洋居民”的生存環(huán)境,不要讓更多的生物像鄧氏魚、恐鱷、巨齒鯊一樣黯然離場,或許人類的警醒和努力能為它們的生存帶去希望。
作者:江泓 煙臺市博物館
責任編輯 / 黃盈盈美術(shù)編輯 / 李子夜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關(guān)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guān)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