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高清“解碼”基因資源“多面手”芒草-
發(fā)布時間:2021-05-08
瀏覽次數:1062
科學家高清“解碼”基因資源“多面手”芒草-

?

山東農大試驗基地芒草? ? ?陳翠霞供圖

長在荒地里的芒草是一種高大的野草,你可能沒有注意過它們。這種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禾本科植物卻是世界上最具開發(fā)潛力和廣泛用途的重要木質纖維素原料作物,可以用來生產生物質燃料酒精。

5月6日,《自然—植物》在線發(fā)表了山東農業(yè)大學農學院教授陳翠霞課題組破譯的染色體級別的五節(jié)芒參考基因組圖譜。他們還解析了芒屬植物基因進化歷史,揭示了芒草中纖維素或半纖維素含量高的分子機制,為種質利用和新品種創(chuàng)制提供了理論支撐。

?

半年三篇高水平論文聚焦芒屬

從《自然—通訊》發(fā)表芒、南荻基因組,到《自然—植物》發(fā)表五節(jié)芒基因組,2020年10月底至今,半年時間里,《自然》子刊先后發(fā)表三種芒屬植物基因組研究成果??茖W家為何如此關注芒屬植物?

“芒屬植物是最有潛力的生物能源作物。”破譯五節(jié)芒基因組論文的通訊作者陳翠霞告訴《中國科學報》,這類植物含有高比例的木質纖維素,生長速度快、生物產量高、易繁殖、抗逆性強,可在荒草地、鹽堿地、沼澤灘涂等邊際土地上種植生長。

不僅如此,它用途廣泛,可以固土保水、改良土壤、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作為可再生生物質原料,可轉化為熱能、電能、液體燃料等;還可用作畜禽飼草。

陳翠霞說,十余年前,受石油價格上漲的影響,歐美發(fā)達國家紛紛投入大量資金研究可再生能源,木質纖維素作物,如芒草、柳枝稷等成為科學家的研究重點。近期木質纖維素作物基因組成果頻出,就是十多年來不間斷研究的成效。

實際上,芒屬植物起源于東南亞,中國是其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在中國,芒屬植物分布廣泛,并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陳翠霞說,正是我國豐富的種質資源為他們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芒屬植物自交不親和,基因組龐大,高度雜合。這給其遺傳學研究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标惔湎颊f,由于芒屬植物基本都是野草,其生物學、細胞學和遺傳學特征的知識幾乎為零。十多年來,他們對芒屬的研究是從頭開始的。這也是他們歷時多年才破譯五節(jié)芒基因組密碼的原因。

“在基因組學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揭示芒屬植物基因組密碼,解析其進化歷程,對于了解其遺傳學基礎、快速有效利用和創(chuàng)制新種質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論文作者、山東農業(yè)大學教授張憲省說。

?

高粱、芒草、甘蔗來自同一個祖先

在物種進化過程中,基因組多倍化是植物進化和新物種產生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斑@一現象在高粱、芒草和甘蔗這三種禾本科甘蔗亞族植物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陳翠霞說。

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芒屬植物、高粱屬植物和甘蔗屬植物的基因組之間存在很密切的關系。芒屬、甘蔗的共同祖先與高粱的祖先分化后,分別經歷了單次和兩次基因組加倍和染色體重排,演變成了現在的芒屬和甘蔗屬植物。

目前,高粱和甘蔗野生種“割手密”的基因組已被破譯,但芒屬植物一直缺乏高質量染色體級別的參考基因組。

論文第一作者、山東農業(yè)大學副教授張國斌告訴《中國科學報》,經過十余年研究,他們對芒屬植物代表性物種五節(jié)芒的基因組高深度測序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出其基因組大小為2462.35 Mb,雜合度為1.89%,重復序列比例為73.42%。

考慮到五節(jié)芒基因組的復雜度,他們綜合利用了二代、三代、10x Genomics等測序方式,并通過Hi-C技術掛載到五節(jié)芒的19條染色體上,先后用遺傳圖譜和BioNano數據等進行修正和驗證,并進行了基因注釋和轉座子注釋等。

結果表明,他們組裝得到的五節(jié)芒基因組是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

進一步,陳翠霞課題組推斷出三個物種之間的具體進化關系和時間。芒草、甘蔗祖先種與高粱祖先種在約550至610萬年前發(fā)生了分化,而后在約430至460萬年前芒草祖先種與甘蔗屬祖先種又發(fā)生了分化。

一方面,芒屬植物在隨后的400萬年間發(fā)生了基因組的多倍化和染色體重排。其中,“我們發(fā)現,五節(jié)芒的8號染色體是由高粱祖先種4號和7號染色體融合而來的,并找到了新融合染色體的著絲粒位置?!睆垏笳f,這解釋了芒屬植物基因組經過一次加倍之后為什么是19條染色體,而不是20條染色體。

另一方面,甘蔗屬植物維持其基本染色體條數為10的狀態(tài)長達300萬年左右,隨后經過一次染色體重排使得2n=16。在大約100萬年前,甘蔗野生種的祖先連續(xù)經過兩次全基因組加倍,輔以輕微的染色體重排,成為今天的甘蔗野生種(2n=8x=64)。

?

基因資源“多面手”

有專家認為,除了作為能源植物,芒草的高抗性還有可能給同為禾本科的糧食作物,如水稻和小麥等,帶來豐富的基因資源。五節(jié)芒就好像一個基因資源的“多面手”。

“我們鑒定了高粱、甘蔗和五節(jié)芒中纖維素合酶CesA/Csl家族基因?!标惔湎颊f,作為能源植物,人們利用的主要是芒草的木質纖維素,因此,研究纖維素合酶是非常必要的。

五節(jié)芒、甘蔗和高梁中纖維素合酶基因鑒定及五節(jié)芒纖維素合酶成員表達量熱圖 ? 陳翠霞供圖

通過比較不同生長期的五節(jié)芒,他們發(fā)現,正在伸長的莖稈組織中纖維素合酶表達水平很高。而與芒屬植物所有基因的表達量相比,大部分CesA和部分Csl基因表達水平最高,這與芒屬植物極高的纖維素或半纖維素含量相吻合。

長期以來,陳翠霞課題組搜集了芒、荻、南荻、五節(jié)芒等國內多個芒屬代表性物種及巨芒等國外雜交種共75個種質資源,對它們進行二代全基因組重測序后發(fā)現,芒屬植物之間存在著廣泛的種間雜交。

“芒草和甘蔗可以雜交成功。”陳翠霞說,因為芒草是自交不親和的,所以芒草屬內可以實現種間雜交,甚至可以和親緣關系近的作物發(fā)生跨屬雜交。這為通過雜交培育出更優(yōu)異的芒屬、高粱屬或甘蔗屬植物品種提供了理論支持。

陳翠霞解釋說,與芒草同屬甘蔗亞族的高粱是國際上重要的糧食作物,而甘蔗是全球重要的經濟作物,芒草能與之雜交,就意味著其抗病、抗旱、抗?jié)?、耐鹽堿、耐貧瘠的特性很有可能成為高粱和甘蔗育種的基因資源,甚至有可能為水稻、小麥等同科糧食作物提供借鑒。

目前,他們在黃河三角洲鹽堿地已開展了近八年的種植試驗。共種植20多畝芒草試驗材料,適應性良好,表現出優(yōu)異的耐鹽性。“這對于鹽堿地的脆弱生態(tài)恢復、土壤改良和開發(fā)利用,乃至糧食安全和生態(tài)安全意義深遠?!标惔湎颊f。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1-00908-y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