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面向全球開放科研資源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劉 霞
發(fā)布時間:2021-04-07
瀏覽次數:1198
-我國面向全球開放科研資源
人們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內參觀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圖片來源:《科學》網站

◎本報記者?劉?霞

  美國《科學》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在科學領域,中國過去一直在追趕更先進的國家,但形勢正在逆轉!中國現(xiàn)在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及45年來首批月球巖石。中國也開始為外國研究人員提供使用這些科學寶藏的機會,許多外國科學家對此表示贊許,認為這會促進科學的進步。

  《科學》網站報道,2020年12月,嫦娥五號任務從月球帶回了1.7公斤巖石和土壤,這是自1976年以來人類首次帶回月球樣本,研究人員有望借此揭示太陽系的演化歷程。

  1月18日,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證實,將鼓勵開展基于月球樣品的空間科學國際聯(lián)合研究工作,促進成果的國際共享,并可能在4月開始審查申請。同時開放的還有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這是目前世界上最靈敏的單碟射電望遠鏡。

  北京時間3月31日零點起,F(xiàn)AST正式向全世界開放,向全球科學家征集觀測申請。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表示,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是400小時,屆時中國將會收到數十份申請,李菂說:“申請數量嚴重超額,競爭會十分激烈。”

  中國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指出,共享資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做最好的科學。他說,獲得外國科學家關于如何使用FAST的想法“有助于推進射電天文學研究的進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射電天文學家卡爾·海爾斯表示,很高興與中國科學家合作,他已經加入了一個FAST團隊觀測星際介質。

  外國科學家申請使用FAST非常方便,李菂說:“實際上任何人都可以提出申請?!盕AST網站發(fā)布了一個英文申請模板,國際專家將對申請進行排名并給出建議,望遠鏡的時間將分配到2021年8月。

  去年12月1日,美國“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現(xiàn)在全球唯一在做類似研究的就是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它的靈敏度為阿雷西博的2倍,正在搜尋微弱而不尋常的脈沖星和快速射電暴。李菂也希望FAST能加入“國際脈沖星計時陣”項目,這一望遠鏡網絡通過尋找快速旋轉脈沖星信號中微小的時間變化來探測引力波。

  《科學》網站最后強調,對于國外研究人員來說,使用中國寶貴科技資源的征途才剛剛開始,中國正計劃實施諸多其他大型太空探索和科學項目,這些都為外國科學家提供了機遇。

  預計4月或5月,中國國家航天局將發(fā)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在未來幾年內還將增加兩個艙,用于開展微重力、物理和空間風化實驗,并向國際研究人員開放。2024年左右,中國計劃發(fā)射一臺軌道望遠鏡,其反射鏡比哈勃太空望遠鏡小2米,可與空間站對接。此外,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計劃建造一臺價值50億美元的粒子加速器。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